学位管理

学位管理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办法

作者:
时间:2019-11-20
点击量:46次
分享到:
63.2K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办法

为加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以下简称“机械总院”)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的通知》(学位〔2014〕4号)和《关于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学位〔2014〕1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机械总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一、组织机构

为保证自我评估工作顺利开展,特成立机械总院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由机械总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兼任。

自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负责机械总院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的全面工作,协调处理自我评估过程中的问题;审核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指标体系和建设目标,审定自我评估工作方案;审定自我评估结果和自我评估总结报告,审核自评估外聘专家名单等。

在机械总院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领导小组下设自评估办公室,挂靠机械总院研究生工作部。

自评办公室主要负责机械总院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实施的具体工作,制订机械总院自我评估工作方案和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编写机械总院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聘请外单位同行专家对总院学位授权点进行评议,根据专家评价结果和改进意见,做好整改工作,制定机械总院学位授权点改进提升方案。

二、评估范围、内容及标准

(一)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为总院现有的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下设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

(二)评估内容

学位教育与研究生培养是机械总院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计划重点考察各学位授权点的目标定位、研究方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资源配置、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完成情况,并根据专家评估考察结果提出提升改进的方向。

(三)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将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机械总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特色制订,文件依据如下: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

3、《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学位评定工作细则》

4、《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研究生管理规定》

5、《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6、其它有关研究生培养的文件和规范

三、评估方式和程序

机械总院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采取国内同行专家评估的方式、按诊断式方法进行,评估程序如下:

(一)聘请专家。针对每个学位授权点的行业属性和专业特点,组成一个由机械总院内外相关学科知名专家组成的5-7人的综合评估专家组。

(二)专家沟通。评估前将与聘请评估专家进行充分沟通,向评估专家说明总院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评估目的、评估方式、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等,同时听取专家对评估工作安排的意见。

(三)自我评估材料的准备。自评领导小组制定评估的安排和要求,自评评估办公室组织各学位授权点按学科编写自我评估材料,形成自我评估总结报告的征求意见稿。将材料提前发送相关专家,并根据专家意见及时补充完善自评材料。

(四)专家评估。向评估专家汇报总院研究生教育总体情况,根据需要安排专家与总院师生和管理人员座谈,开放总院研究生教育有关文件文献、规章制度,使专家了解总院学位授权点的基本情况。专家组经过充分讨论,提出诊断式评议意见,指出总院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自评估结果处理。自评办公室根据专家评议意见完善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后,将其提交机械总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核,机械总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结合机械总院发展规划,提出学位授权点调整意见,最后经机械总院自评领导小组审定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并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决定。

四、自评估指标体系(附后)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自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及权重

二级指标

指标说明


A

师资队伍

与资源

(20%)

A1师资质量

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海外经历等;学科带头人和团队情况;


A2师资数量

师资总数及研究生指导教师与在读研究生比例


A3支撑平台

国家、省部级、地市级以及院级等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B

人才培养

(30%)

B1培养过程质量

培养定位、基础课程、导师指导质量、科研实践以及国际交流等情况


B2在读生质量

招生计划完成率、重点大学生源、学位论文质量、优秀在读生综合素质、正常毕业率等


B3毕业生质量

近五年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去向及质量等)以及优秀毕业生及优秀学位论文数量等



C

科研水平

(20%)

C1科研成果

学术论文及专利等质量和数量


C2科研获奖

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以及院级科研获奖情况


C3科研项目

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企业重大应用型项目数量及人均情况


D

管理工作

(20%)

D1组织机构及人员

研究生组织机构及专职管理人员


D2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

研究生培养方案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流程


D3培养管理质量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程序


E

工作条件

(10%)

E1配套设施情况

与研究生科研相关的实验室及设施设备条件


E2经费投入

投入的研究生人均培养费用



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管理端)

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端)

Baidu
map